嗯⋯⋯總得幫我們這位主人翁作個介紹。不過我自己也跟他沒有很熟,所以關於他的介紹可能會很簡略吧。
在我跟他的四目交接之前,其實我還蠻清楚他是一隻狐狸,而且是一隻擁有類似人類四肢的那種狐狸。型態上很像是會在迪士尼動畫裡會出現的那種會說話會走路的狐狸。但我怎麼樣的去看他,就是看不出個所以然。我說不出他的毛色,說不出他的容貌,說不出他的特徵,說不出他的身長,我就連他的手長什麼模樣,尾巴末端是不是白色我都不清楚。
我就在這樣的狀態下與他共存了好長一段時間。有幾個月吧。
一直說「他」好像很見外,其實他就是我想像中的我自己嘛。只是我跟他的確沒有很深刻的交集,他只會在我寂寞,我抱著狼玩偶的時候出現。出現的時候當然也沒有形象,只是隱隱約約感受到內心的深處有一隻叫聲怪異的狐狸對著狼玩偶撒嬌。
話說回來了,為什麼我這麼清楚他是狐狸呢?嗯⋯⋯與其說是清楚,不如說是我一廂情願的認定吧。我覺得我在這個世界上所認識的狐狸,似乎都擁有兩種性格:如狗一般充滿好奇心,看見任何事物都會想要嘗試;以及如貓一般愛理不理,自顧自的望向自己的小世界。你當然也可以說這種話也可以套用在某某動物上,不過我就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我對狐狸比較有感覺,我喜歡他的形象與外貌。整件事情當然可以簡化成「因為我喜歡狐狸」,但我寧可相信這是因為我的基因加上我後天的學習造成的結果。至少至少,基因應該可以拿到一點credit吧?
總之這樣沒有形象的狀態一直到了最近才有所改變。因緣際會之下,我決定要相信自己的潛意識,把他的形象給描繪出來。於是出現了下面的幾張圖:
前前後後畫了幾次總是沒有感受到交集,覺得他並不是長這個樣子。一直到我畫出了左上角圖的狐狸,我才開始有了雞皮疙瘩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他的眼睛注視著我,好像被他看透了我的內心一般。後來沒多久我在我心情難過的時候,又按照了左上角圖的樣貌描繪出左下角圖的狐狸。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他的存在,雖然只有一顆頭。
隔一天我又開始嘗試描繪。我這次用了一整張紙的版面,讓我的描繪有比較自由的發揮空間。我畫出了中間上面的狐狸。我畫完的那一刻,我便深深覺得:這就是他真正的樣子,我感覺到我好像在照鏡子一般注視著自己的臉龐。
我為了加深對他的印象,我趕緊又畫了他的側面,就是中間下面的那張圖。雖然說受限於繪畫功力以及立體視覺,至少我對他的形象,不再只有正面的角度。在繪畫的中間我也開始留意到毛的方向、鬍鬚的長短、耳朵的位置等等一些細節。
在那稍後沒多久,我決定畫一幅全身的形象。形象上我稍微參考了《超級狐狸先生》的狐狸。我毫不保留地把全身各個部位赤裸裸地描繪:我想要完整地認識他,他的每一寸毛皮的顏色與方向、手掌腳掌的膚色與粗糙程度、尾巴的顏色與長度、性徵、以及各種不同的表情與肢體動作。
我畫完了之後,我閉上雙眼,做出與他一樣的神情與動作。雖然不至於完全將他的形象投射到我的身上,不過至少我能感受到我跟他的距離又拉近了。我好像又多認識了他一點。
這就是他誕生的故事了。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跟他之間還有很多的空隙要填補。不過這些就留待以後慢慢補足吧。
對「小灰狐的誕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