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Card Credit: internet & population by Gregor Aisch)
我想這篇文章的標題已經下得很清楚了——沒錯,這篇文章就是在探討如何去估算地球上有多少個獸迷!我想不管是誰應該都會很想要知道有多少人吧?
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在做問題蒐集的時候,蒐集到一個有趣的問題,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即使叫獸迷,也是奠基在人類文化的基礎上,要溝通、合作、懂得尊重,不會因為你進去圈子就改變很多,如果真的可以,獸迷有沒有可以從次文化脫離,獨立成一個大圈子,發展成一個類似國家規模的族群?
假設真的要像上面的問題所說,獨立發展成一個國家規模的族群,既然是說國家規模嘛,至少在經濟上、軍事上、外交上要能夠站得住腳才行。這樣看來,問題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建立一個叫做『獸迷共和國』的國家(至於是不是共和政體以後再說)。
根據我查到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國家構成的要件有下面四個要素:
- 固定的人口(A permanent population)
- 一定界線的領土(A defined territory)
- 有效統治的政府(Government)
- 與他國交往的能力(Capacity to enter into relations with the other states)
這四個要素當中,最容易達成的大概就是人口了吧!只要你願意,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滿足這四個要素的第一項。其他要素,想當然是一個比一個還難達成;但沒關係,背過值星官的排長都知道:「要掌握部隊,先從掌握人數做起。」一旦對人數有概念之後,後續的組閣跟任務分配就比較有底了,國家的成立就指日可待!
原先我是打算按照往例用翻譯的形式完成這篇文章(其實我已經翻譯好半篇了),但考慮到底下的留言區有不少比較完整的討論,然後我也不想要花額外的時間用逐字的方式把不是非常重要的文字也一併翻譯,所以這次我打算按照這篇文章與留言區的脈絡,整理出有關數量統計的一系列方法。
More or Less: How Many Furries Are There? 一文是由 Ralphie Raccoon 於 2014 年所撰寫的。他在這篇文章當中提出一種估計全世界獸迷數量的方式。後面的評論當中,Nuka 的評論與建議算是當中比較有研究高度的。其他來自 Klisoura、Rakuen Growlithe、Mark 的發言也各自給出其他值得參考的估計方式。這邊我會透過 Nuka 提供的研究脈絡,試著將這些資訊做整理。
“How many furries are there?"
「我們有多少個獸迷*?」
* 這裡要注意的是,furries 跟「獸迷」兩者意義上不能直接代換。兩個字詞背後各有其文化脈絡的差異。這篇文章為了行文方便以及閱讀上的通暢,直接以獸迷代換 furry / furries。
這個問題是作者 Ralphie Raccoon 在標題直接提出的。他另外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方式來想像多少個獸迷這件事:「如果從世界各地隨意抓 100 個人到一個房間裡來,那麼抓到 1 個獸迷的機會有多高?」很顯然地如果只抓 1 次 100 人的話,抓到至少 1 個獸迷的機會相當渺茫,不過如果重複這個動作,就像「袋中抓球、取後放回」的排列組合問題一般,那麼大概要抓幾次 100 人才會抓到 1 個獸迷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定義方式,Nuka 認為為了研究的精確性,需要把問題說明地更細緻:
- 你說的「獸迷」是指什麼?
- 你說的「我們」是指哪些區域、哪些國家?
Nuka 進一步舉出實例說明「獸迷」可能的各種定義:
- 自我認同(self-identify)為獸迷的人
- 無論是否自我認同為獸迷,對獸(furry)有興趣的人
- 擁有獸相關(furry-related)興趣的人,即使他們不認同這個興趣
- 積極透過參加獸展、論壇討論、區域性的聚會,參與獸迷社群(furry community)的人
- 對擬人化(anthropomorphism)有興趣的人
- 會參加獸展的人
- 會參訪獸相關網站的人
Nuka 表示,無論是怎麼樣的定義,這個定義必須要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時時刻刻牢記在心裡。如果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夠細緻,那麼很有可能在與他人進行討論的時候引發許多誤解。因為其他人的數量估計,可能是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與定義的。
針對區域、國家的範圍界定,Nuka 也作補充說明:雖然透過 Ralphie Raccoon 的舉例,我們可以知道他界定的範圍是「全世界」,但是如果說他提供的估計方法只有參考英文網站以及英文問卷調查,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把佔全世界人口 36.5% 的中國與印度給排除在外。可以想像在中國與印度,還是會有不會造訪英文網站或英文問卷調查的獸迷,他們不會出現在 Ralphie Raccoon 的資料裡。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ackle this question?
那麼應該要怎麼回答「我們有多少個獸迷?」這個問題呢?
Nuka 認為應該以量取勝。以量取勝的意思是說,盡可能從不同資料來源切入,獲得不同的估計結果,最後再將這些結果大致勾勒出可能的估計範圍。Nuka 解釋,因爲無論這個估計是取用哪種資料、使用哪種估計方法,最後都會因為定義的不同、範圍的限制而無法成為完美的研究結果。因此,透過這些不同估計各自的優勢去補足其它估計的短處,會讓整體的結果比較完整。
Approaches
下面會列出 Ralphie Raccoon 的文章與評論中出現的方法。
1. Ralphie Raccoon
有一種計算一個東西的數量的方法,是透過已知該東西的子集合數量,以及子集合佔總數量的百分比推估出來的。換個比較平易近人的說法:如果你有若干個彈珠,但你知道裡面有 10 個是綠色的,也知道 10% 的彈珠是綠色的,那你立刻就可以知道你總共有 100 個彈珠。
如果把這個方法畫成圖的話,會是這個樣子:
利用這個方法,透過獸展總參加人數資料,以及 Furry Survey 裡獸迷在 2011 年所參加的獸展,可以推算出獸迷數量。
要注意的是,我們無法直接知道 2011 年同好圈內有 X% 的獸迷有參加獸展,因為我們知道許多獸迷會參加好幾個獸展,不過我們確實有每個 Furry Survey 回覆者在 2011 年參加了哪些個獸展(根據最受歡迎的獸展清單)(註:Furry Survey 網站裡 2011 年的調查結果看不見這部分的資料)。所以如果說我們把 Furry Survey 回覆者當中獸展參加人次加總,並且除以回覆者的數量:
獸展參加總人次(Furry Survey 2011)/回覆數量(Furry Survey 2011)
=0.4 個 獸展/回覆
假設 0.4 這個數字對沒做 Furry Survey 的獸迷也是一樣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根據 Wikifur 上 2011 年參加獸展的人次,推估出總共的獸迷數量。在計算 Wikifur 上的獸展人次時,我們只加總同時在 Wikifur 與 Furry Survey 上都有出現的獸展:
Furry Survey 2011 上的獸展參加總人次(Wikifur)/0.4 (個獸展/回覆)
≈ 60300
如果把上面的計算畫成圖的話,會是這個樣子:
我們把所有獸迷分成藍、橙、綠、灰 4 個區塊,每個區塊分別代表獸迷屬於不同類型。比如說:藍色區塊代表所有「有參加獸展」、「沒有填問卷」的獸迷。區塊的面積對應該類型的獸迷數量。滿足面積與數量的對應的前提是,「是否參加獸展」與「是否有填問卷」互為獨立事件(也就是不會互相影響,也就是說不會因為有填問卷就會比較有可能去獸展、反之亦然)。
再來,由於無法直接獲得藍色、橙色區塊面積(從 Wikifur 只能知道獸展參加的累計人次,沒有個別資料),所以可以考慮用下面兩個斜線面積代替原本的藍色、橙色區塊面積:
這裡的藍色、橙色斜線面積,相當於「參加獸展」,並且「沒有/有填問卷」的累計人次。這裡有預先假設藍色圖表的曲線(或者說參加獸展個數的分佈)會與橙色圖表的曲線「相似」(也就是說,假設橙色裡總共有 1000 人,其中 50 人參加了 3 個獸展,那麼如果說藍色裡總共有 20000 人,我們可以假定應該有 50 × 20000 ÷ 1000 = 1000 人參加了 3 個獸展)。
所以回顧整個估計的架構,有兩個前提:
- 「是否參加獸展」與「是否有填問卷」互為獨立事件
- 「參加獸展數量」與「是否有填問卷」互為獨立事件
在這兩個前提之下,再加上已知有填問卷的數量是 3386* 人,
* Furry Survey 裡找不到這個數字,根據文章下方的 Klisoura 的回應回推。然後很該死的,Klisoura 的網站裡除了沒有秀 Convention attendance 之外,人數也不是 3386 而是 4220。不過這邊目的只是展示演算過程,所以只要留意這裡的數字都不是第一手的數據就好。
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關係式,進而求出藍灰橙綠四個區塊的總和。
其中藍色星號與橙色星號分別為以下已知的數據:
經過式子的變換,就可以變成 Ralphie Raccoon 原先的式子:
很簡單吧!
至於 Nuka、Klisoura、Rakuen Growlithe,以及 Mark 所給的方法,還有這些方法的優缺點,請期待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