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所翻譯的這篇文章,其實放在我的心底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想要找到機會好好地翻譯,但總是缺少那麼一點驅動的火花。如今終於完成了,算是給了自己一個交代吧。
早在我開始開放式關係之前,我就已經從 Feral Attraction 聽說了關係安那其(Relationship Anarchy)[1] 這個名詞。當時的我對於不同的關係結構,算是抱持著好奇的態度吧?那個時候部落格剛剛成立沒多久,我認識的獸圈朋友也沒幾位,自己也還是隻迷途的小灰狐。因此要說我早在那個時候就想要發展開放式關係,那絕對是騙人的。當時的我連自己都沒有辦法好好疼愛了,怎麼可能還會想要去發展更多個關係。總之,當時對於關係安那其的概念,我就只是單純很好奇而已。至於現在的話,不用說我當然是很想要更加了解這個關係結構背後所承載的思維。
我對於這篇文章的作者 Andie Nordgren 並沒有很熟悉,只知道從他 [2] 的個人介紹與豐富的經歷裡,大概可以感覺得出來他是位擁有 CEO 特質的人。換言之我認為他的想法獨到,是位基進的行動派,並且心中抱持著強烈信念。自我認定為酷兒的他,將他的這種特質,除了應用到事業上之外,也應用在他的感情生活當中。於是才有了這個他首創的 Relationship Anarchy 這個名詞。
我並不打算透過深究他個人感情經歷去理解他眼中的關係安那其,一方面我找不到這方面的資訊,一方面這是他自己的生活我沒甚麼好干涉的。不過藉由觀察他的性格,我覺得我似乎可以將他這篇文章背後的思維看得更清晰。
那麼,下面請看翻譯本文:
《關係安那其主義的宣言提要》
原文標題:The short instructional manifesto for relationship anarchy
原文網址:http://log.andie.se/post/26652940513
原作者:Andie Nordgren (@Nordgren)
翻譯:shuthegreyfox (@shuthegreyfox)
本文授權:BY-CC-4.0
免責聲明(Disclaimer):[3]
愛是豐沛的,而且每個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
關係安那其主義者並不認為愛是限量的。他們不認為真實的愛只能彰顯在單一伴侶上。你的心智能讓你擁有多位心愛的對象,而你對其中一個人的愛意並不會削弱你對另一個人的愛意。不要將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關係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而是應該珍視每個關係中的獨立個體,以及你們之間的羈絆。你不需要為了讓一段關係更加真切,而在這關係上頭貼上「主要」的標籤。每一個關係都是各自獨立的,並且都應當建立於兩個自主的個體之間。
關係應基於愛與尊重,而非理所當然
我們之所以決定不要將一段關係視為理所當然,是為了要尊重他人的獨立自主。即便你對一個人有深刻感受,或者你們的關係密切,你不能理所當然地去要求你的夥伴去做你認為處在關係裡的雙方應當會做的事情。試著去探索讓關係發展的不同方式,同時避免踩到對方的紅線或者違背對方的信念。讓你所愛的人自己做出忠於他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在每次發生觀念衝突的時候尋求妥協。無論所愛的人做出的選擇為何,不要讓雙方覺得這選擇會使得關係陷入危機。只有屏除理所當然的想法,才能確保你們的關係是真正互相的。愛並不會因為與對方妥協而更加「真實」。
找出你對於關係的核心價值
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呢?你自己對每個關係的紅線與期待是什麼?你想要與怎麼樣的人一起生活呢?你又要如何讓你的關係運作良好呢?尋找你的核心價值,然後套用到每個關係當中。不要為了展現你對他們的愛的「真切」,而對他們使用特別規則或者讓他們跨過你的紅線。
同溫層外的異性戀霸權很猖獗,但不要讓恐懼操縱你
不要忘了目前社會依舊有一個力量非常龐大的規範系統正運作者。這個系統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愛、告訴我們應該過怎麼樣的生活。當你不遵守規範的時候,許多人會質疑你的作為,會質疑你的關係不是真正的關係。這個時候,請與你所愛的人一起嘗試遠離或者反制那些有問題的規範。尋找有效的反制方式,而不要讓恐懼左右你的關係。
為不可預測的緣份做好準備
任性的自由--展現自我時不需害怕受懲罰或者囿於規範--為一段關係安那其的關係賦予了生命。面對緣份所做的心理建設,應基於認識他人、與他人見面的期盼,而不是基於義務、需求,以及未達預期所伴隨的失落感。
假裝成真
在選擇進入非主流關係時,你可能會覺得你必須要有超人般的意志,才能打破所有的常態與規範。有一個好方法是「假裝成真」:想一想,當你覺得充滿力量,散發自信的時候,你會有什麼表現與行為?把這些表現與行為整理成一些簡單的指導守則,然後在困難的時刻堅持住這些守則。尋找會挑戰規範的夥伴並且請教、求助於他們。在常規迫使你去做自己不願意從事的行為的時候,永遠不要責備自己。
選擇相信
如果你願意相信你的伴侶無意傷害你,你將能夠更正向地面對這個關係;反之若你無法信任伴侶,你將會時時刻刻需要向對方確認關係是否真實。有的時候人們之所以不關心我們,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花許多精力在他們自己身上,以至於他們剩餘的能量不足以去關心別人。在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時候,應當以寬容與支持的心態來面對對方的退縮,同時也要給予機會讓他們能夠向你解釋、讓他們能夠與你見面,或者讓他們能夠為關係負起責任。當然,自己的核心價值,自己也要好好照顧好!
透過溝通進行改變
就大部分的人類活動而言,事物的運作總是會有某種普世的常態。當你想要打破這個常態的時候,你必須要進行溝通--否則的話事情會傾向於遵從普世原則,因為其他人也是基於普世原則行事的。唯有溝通以及為改變而做的行動才是打破常規的唯一途徑。在一段基進關係(radical relationship)當中,必須要有發自內心的對話與溝通--而不是為了處理問題、應付緊急狀況才進行對話。用信任對方的思維去與對方溝通。我們太習慣於認為人們總是訴說著違心之論,因而我們試圖去抽絲剝繭甚至妄自推斷,企圖去理解他們真正的涵義。然而這樣的作法只能基於過往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往往都是基於我們想要跳脫的世俗常態。請勇敢地直接地與對方打開對話吧!
客製化你的承諾
我們需要與其他人合力完成一些事情,生命才得以更加有架構、有意義。可以是與他人共同建立生活,也可以是將小孩扶養長大;可以是買下一間房子,也可以是相輔相成一同成長。上面說的這些努力,通常會需要參與者之間非常大的信任與承諾,才得以完成。關係安那其主義並不是主張完全不守承諾,是與你身邊的人共同設計與建立屬於你們自己的承諾,並且不受常規裡那些以愛為名的承諾所囿、不為了追求所謂的愛情或幸福感而承諾扶養小孩或者同居。從零開始吧!開誠佈公地與你身邊的人討論你們想要建立哪些承諾吧!
下面是我自己對這篇文章的一些想法:
關係安那其主義者並不認為愛是限量的。他們不認為真實的愛只能彰顯在單一伴侶上。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CDE各自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使得我與他們之間的互動大為不同。我不認為我與他們之間是世俗所謂的戀人關係,但是我對他們的信任與情感卻都非比尋常。其中有個我很看重的價值觀他們都有具備--認同開放式關係。或許是這個價值觀,讓我可以很安心地與他們互動,而不致於擔心自己受到傷害;而反過來,我也會盡我所能維護我們之間安心溝通的環境。「舒」在埃及神話裡,是位大氣之神。至少我是這麼期許我自己的,希望成為讓人暢快呼吸的空氣,並讓他們說出內心的真切話語,而我靜靜地聆聽著。
不過,我個人不是太同意「愛不是限量」的這個說法。我認為愛是限量的根本原因,是「時間是限量的」。在之前的文章裡面我也闡釋過這個想法。我同意自己給予每個自己珍視的人的愛,可以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不代表我為了表達這些愛所投入的時間長短,與我對他們重視的程度沒有關係。的確同樣的一小時,上班分心的一小時與坐在書桌前專注的一小時所隱含的質量是不同的,但我所謂的時間長短,是基於質量相同的前提。總之我不認為我可以輕易地說服自己,為對方投入時間的長短與我對他們重視的程度無關。
不過也許這只是我解讀「愛不是限量」的其中一種方式吧。我覺得文章想表達的比較像是「愛可以是多元的」,或者說,愛的本質可以是很多樣的,可以自定義的。
*
面對緣份所做的心理建設,應基於認識他人、與他人見面的期盼,而不是基於義務、需求,以及未達預期所伴隨的失落感。
這是我還在持續練習的。
我喜歡事情有所安排、喜歡預期事情會如何發生,我甚至會設下停損點,並且為最壞狀況做好心理建設。
換個方式說,我在進行溝通的時候,會先設想好各種可能的結果,並且盡可能去接受它們;但即便如此,在溝通之前,我內心還是會有一些自私的期待被壓抑著。
「好想要與X親密接觸喔」是我最常有的一種自私的期待。通常我會有這種期待,多半是因為對方的外表(無可避免的,這的確是個理由)、對方的性格(外向/內向、思維開放與否、氣場之類的)吸引我,並且在與對方的言談之間有感受到親密感。
每當我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如果在沉澱一陣子之後還是有這個想法縈繞著的話,我會跟C坦白說。或許我覺得C有種氣場與包容的能量,以至於我很願意跟他分享這種事情。在跟他坦白之後,他也會幫著我一起理性的思考我的自私期待的可能性。謝謝C。
*
你不需要為了讓一段關係更加真切,而在這關係上頭貼上「主要」的標籤。
那我該怎麼看待我投入時間最多的C呢?或許我該這樣解讀:與C花的時間最久並不是因為我在我與C之間的關係上貼上「主要」二字,而是我與C之間的關係本身所帶給我的感覺,讓我想要投入更多時間在這個關係裡。而我也相信C也是如是想的。
*
我們太習慣於認為人們總是訴說著違心之論,因而我們試圖去抽絲剝繭甚至妄自推斷,企圖去理解他們真正的涵義。然而這樣的作法只能基於過往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往往都是基於我們想要跳脫的世俗常態。
我既想要逃離看不見的權威的掌控,也想要透過常規的規律去安全地與他人共舞。看似矛盾,但社會、政治不也是如此?如果價值觀是一個向量(vector)的話,那麼多元社會所承載的向量,可是極其複雜的。政治就是要為這些複雜的向量找出一個大家尚可接受的公約數向量。沒有一個向量是只指向劣勢的;沒有一個價值觀是只有優勢而沒有劣勢的。
*
目前想到的就是這些。也許讓這篇文章沉澱一段時間之後,又有更多想法了。🦊
註解
[1] 我這裡用的他相當於英文的 They,當然我看得出來他的生理性別是女生,不過我猜想他比較喜歡其他人以中性的人稱代名詞指稱他。
[2] 「關係安那其主義」一詞是我借用 anarchy 的翻譯「安那其」組合成的。曾考慮過的候選翻譯有:「關係無框架主義」、「關係無政府主義」、「關係自定義主義」、「關係反權威主義」,但就意譯來說我覺得沒有一個翻譯能夠很完整而無偏誤地表達 anarchy 在 relationship 的語境下所具備的含意。於是我就選擇只取音譯了。另外「持守的安那其」也是唐鳳用來描述自己價值觀所自創的詞,我唐粉。
[3] 本篇中文文章為原英文文章之翻譯版本。本篇文章僅作為資訊用途。若有翻譯不一致之處,原英文文章保有最終解釋權力。This Chinese version article is a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in English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In case of a discrepancy, the English original will prevail.
謝謝你的分享,當初第一次看到這個名詞跟解釋的時候有被打中的感覺。
讚讚
謝謝你的回應!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