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__。

距離上次檢視自己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有好長一段時間了。這中間經過了這麼多事情,認識了這麼多獸迷。我感謝這一系列的探索,讓我得以更加確認我目前所屬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

關於標籤

標籤,在我的眼裡,就是一群人的最大公約數。

舉個例子好了。比方說,「男生」這個標籤代表什麼?

當我在說「我是男生」的時候,我腦袋裡想的只有「男生群體」裡生理特徵上的共通點——都有雞雞。不過有時候換做是我在解讀對方說「我是男生」的時候,我可能想的不只是有雞雞這個生理特徵而已。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我可能會去揣摩他是怎樣類型的男生:是那種常常會對 IG 裡各種女生照片品頭論足、最後補上一句「這個我可以/這個我不行」的男生?是那種服裝非常奔放,從頭到腳無一不顯露自己男同志身份的男生?是那種平常見面的時候沈默寡言,私底下卻是個鍵盤柯南,統神一般嘴砲的男生?是那種已婚成家有兩個小孩要養,心裡只有公司與家人的男生?還是與我一樣,雖然對自己的生理性別沒什麼疑慮,但持續地在摸索自己的性別角色的男生?

但通常我們在與人溝通的時候,腦袋裡才不會有那麼多預設前提——聊天的當下,多半還是根據自己多年社會學習累積下來對「男生」的理解,來揣摩對話中「男生」背後的意涵。換個方式講,就是主流社會普遍認知的「男生」。

對標籤的排斥

因為這樣,至少在性別認同、性傾向方面,我是一個打從心底很排斥標籤的一個人。因為我知道,當我給自己貼上標籤的同時,我就歸屬於這個標籤底下的群體了。

而我害怕群體。

「別人即是地獄」。倘若我了解一個群體的本能反應就是主流社會所教育我們的那樣,那麼何嘗別人對我所屬的標籤不是如此理解的?在我看來,我比沙特還要悲觀——他認為自己在死前還可以為自己的標籤做註解,讓別人能夠更正確地認識自己;我倒是覺得在當今資訊氾濫的社會裡,自己為自己所屬的標籤下的註解,究竟有多少人能夠看見?有多少人能夠「正確」理解(與自己的理解相同)?

的確,網路確實大大降低不同地域之間與人接觸的成本,我們更有機會遇到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但也因爲成本的降低,個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與龐大的網路世界拚搏聲量,自己的聲音才不致埋沒。

舉個例子的話,即便我願意宣稱說我是獸迷,我自己卻不覺得我是獸圈裡普遍認知的獸迷。我並不像許多獸迷一樣,非常熱衷於與許多毛毛互動交流,或者與其他獸迷交流自己口袋裡搜集的許多繪師,或者一起玩圈內流行的遊戲、跟風等等。

我並沒有活得像是「一般獸迷」該有的樣子。那麼,在別人的眼裡,我就不是獸迷了。而我為自己的「辯駁」——這個部落格裡所訴說我的一切,別人大概也沒有多少興致或精力為了理解我的辯駁而去認真讀完吧。同理,我也沒有辦法花費我僅剩的精力只為了去了解他人對自己的辯駁。

身在互相不夠了解的群體裡,我沒有辦法與群體裡的其他人真誠地互動。我不想要為了迎合圈內的主流互動方式,而勉強自己去假裝很熱衷這類的互動。然而,我卻也不想要直接否定別人與我做這類互動的時候所花費的心血,即便那的確讓我感到些許不自在,或者讓我開始質疑起自己的獸迷認同。

或許也可以說,我是一隻活該注定要孤獨的小灰狐。一隻不願意妥協於標籤的小灰狐。

最不標籤的標籤

好啦,我承認我還是對「小灰狐」、「舒」這些標籤沒什麼抵抗力。只要對方願意真誠的以此稱呼我,我通常態度會軟化許多,會認為對方有正確識別出我來(即便對方對我的認識僅止於名字)。因為我知道在語境當中,那個標籤就是我。只有我,也只能是我。

換句話說,我最喜歡、最能夠接受的標籤,必須要是 100% 代表純粹的自己,絲毫沒有他人的成分在其中。因為這個標籤的最大公約數,還是自己。這個標籤,沒有群體間誤差的空間。

「我」,就是最不標籤的標籤。

僅次於代表自己的標籤,我覺得「酷兒」是最不具有標籤性的標籤。因為倘若我宣稱我是一位酷兒,別人並無從得知我到底是同性戀、雙性戀,還是泛性戀之類的。別人頂多知道我對於性傾向是有主動認知、擁有一套標準的——就算外觀看起來是異性戀,也並不表示我與一般的異性戀者毫無兩樣。

我對酷兒這個標籤的認知是:「你想知道我的性傾向嗎?你想知道我的性別認同嗎?你想知道我是怎麼樣的人嗎?那就請你問我相關問題,我會回答到你滿意為止!」這樣看的話,我還蠻願意承認我是酷兒的,因為我不想假他人之手來定義我在性別、性傾向座標上的哪一個區塊裡。我不想要被別人很單純地把我歸類為某一個性別認同群體裡。的確,我的性傾向座標位置與泛性戀相當靠近,但我並不認為我們對於泛性戀擁有相同的理解,何況連我自己對於泛性戀的理解也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改變了。

當然我也理解「酷兒」這個名詞有它背後的歷史脈絡,也就是說「酷兒」一詞可能會被他人從社會運動的脈絡去貼我標籤;但我想就算他人無法理解我只是借用這個名詞的意涵,至少在社會運動的脈絡底下,還是存有「自我定義」這部分的。尚可接受吧。


探索

在這個部落格開始之前,我並沒有所謂的同溫層。因此,我對於其他性傾向的探索,基本上都是在欣賞獸圖的過程當中進行的。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我的口味算是蠻多元的了——從母獸到公獸,從成年到幼小,從日系到歐美,從可愛到寫實。我雖然當時還是有些許與人肢體接觸的經驗,但我越是深入地探索各種獸圖所帶給我性感的感覺,在與人肢體接觸的當下我越是不能理解我為何對於對方沒有想要的感覺。

後來在慢慢地建立自己的同溫層的道路上,我為了釐清這些困惑,我透過書寫文字進行思考,並且陸續發表了一些我對於伴侶的看法,這讓我認識了一些與我理念相近的獸迷,也逐漸與他們有精神上或者實際上的肢體接觸。我們並不互相視對方為伴侶,但我們卻格外珍惜與對方相處的時光。畢竟,都已經身處在如此離異的圈子裡了,要在這樣狹小的圈子裡尋找擁有同樣非常態理念的人,幾乎算是海底撈針了。

老實說,我到現在還是在了解自己的過程當中。而我自己也會隨著時間的推進、事件的發生而微調我的價值觀。不過,我大概可以概略描繪出我是處在獸圈這個座標的哪個區域上。

性傾向與性別認同

我原先以為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是兩個獨立的特徵,可以分開來檢視;但在我釐清自己性傾向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我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有著非常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初我對於性傾向的理解僅在肢體接觸的層次上,這或許是因為當我在看獸圖獸本的時候,自己與圖裡的獸人之間的關係往往都是單方面的——就像我的狼葛格、狐狸葛格一樣,我不需要對他們有額外的情感負擔、我不需要花篇幅去解釋為什麼我可以在獸人既有的世界觀底下與獸人角色進行肢體接觸。我就是喜歡他/她的外表、喜歡他/她的毛茸茸、喜歡繪師筆下的畫風、喜歡他/她精壯或者曼妙的身材。今晚我翻了誰的牌子,誰就得就範,不需要理由。

或許我一直很不願意承認自己擁有喜歡男生胴體的特質,我直到今年(2018)才慢慢地有與同為獸迷的男生C開始進行肢體接觸。在這之前,我曾與一個圈外的男生N有過一次肢體接觸的經驗,但那次的經驗缺乏積極的溝通,彷彿對方把我當作虛擬世界的人物一樣,並沒有太在乎我的內心感受,所以即使N在技術上能夠帶領我用比較舒服的姿勢與我肢體接觸,N並沒有在精神方面好好對待我。這件事情雖然並沒有帶給我什麼創傷,但這讓我隱約了解到,一場愉快的肢體接觸,除了要能夠互相欣賞對方的身體之外,還必須要能夠在心理上有某種程度的互相了解與同理心。

我也是在與C慢慢開始肢體接觸的過程當中,越發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性。用直白的方式去解釋同理心的話,我期待對方對我的理解包含我內向的特質、我眷戀獸人的根源,以及我想像中的自己——小灰狐。

是的,我承認我很介意對方是否有將我視為小灰狐(或者至少一隻灰色的狐狸)。換言之,

我的性別認同是狐狸。

這種話我想十個人裡面大概有十個人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鬼吧?但這是我很真切,發自內心的想法。在肢體接觸上,我喜歡被對方識別為小灰狐的程度,遠大於被對方識別為男生,或者其他不同的性別。也因此,當對方碰觸我的身體的方式有如對待一隻狐狸的話,我會有非常安全、非常舒服的感覺。

至於反方面,基本上只要我能夠理解對方自己所認同的獸設,並且在互動上能夠像我一樣替對方著想,聊天的時候不會覺得尷尬,我都能夠同理。或許在我內心深處很篤定地認為,如果對方沒有擁有一個與他自己相像的獸設的話,那對方就也沒有辦法識別出小灰狐。

總之,在我目前的認知裡,我的性傾向是建立在我的性別認同上,而我的性別認同則是來自於我對獸人的性偏好。

酷兒

目前我不是同性戀。一來我面對沒有獸設的人無法有充分的安全感,即便對方屬於 LGBT 群體;一來生理男性或者女性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我知道要如何讓對方在肢體接觸過程中感到舒服。

目前我不是雙性戀或者泛性戀。雖然我自己之前宣稱自己比較像是泛性戀,但獸迷認同這件事情在性傾向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於我並不是無論怎樣的性別都能夠接受。換個方式講,如果對象侷限在獸圈裡擁有自己獸設的人的話,那我就是泛性戀。

至於我的性別認同,雄性狐狸獸人佔了一個很大的成分。即便我還是可以接受我人類男性的外表,我更願意把自己當作是一隻狐狸獸人看待,也更希望別人能夠把我當作是隻狐狸獸人。當然我在現實與「正常人」的普通互動,還是以外顯的人類男性為主。


說好要冬眠到年底的,結果沒想到靈感說來就來,我也等不及寫完之後還得擱置半個月才能夠分享我當下的想法,於是就這樣寫出並發表這一篇了。

順便預祝大家 2019 豬年快樂。🐷🦊🐷🦊

對「嗨,我是__。」的想法

  1. 原諒我這個陌生人突然闖入博主的部落格還撂下一大段廢話。但是,我真地有點激動。我是怎麼發現這個站點的?這過程儘管有些玄幻,但這不是一個重要問題。我以前也不認識博主,我也不玩部落格。但是這回,我真的要謝謝你!我甚至專門註冊了一個WordPress賬號。你的這篇文章關於性傾向和性認同的見解非常有啟發,像一個點亮我的困惑的電火花,引燃、照耀了北京霧霾籠罩的干冽寒冬,尤其是那一句——我的性別認同是狐狸。這一個思考的角度如此的別開生面,使得我所有的過去行為有了順理成章的解釋,這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比肝出一道生物統計題、嗑下一長段激素信號轉導通路還酣暢淋漓(瘋狂暗示我的苦逼生物專業學生身份)。我想不出什麼其他的內容要寫了,畢竟這裡不是講自己故事的場合。也許應該禮貌性的稱讚你的工作(不對不是禮貌性的,而是發自內心真情實感的),對你溫情的文字說一些溢美之詞,這確實是應該做的。但我實在有些詞窮,再加上,我得承認,我這是在學習開小差的時候發現的文章,所以我得轉回備戰期末考的戰場了。真的有點遺憾,我沒法繼續看你所有的內容。最後,留下一句來自陌生人的形而上學的美好祝願,祝你新年快樂。PS:繁體字是機器轉化的,可能有誤,請見諒!

    Liked by 2 people

    1. Hi 蕪穀雜粱,
      我也很謝謝你有足夠的勇氣與我分享你對這篇文章的內心感受與喜愛。你的盛讚肯定了我的存在。願你也能在自我認同的道路上找到立足之地,萌芽茁壯。
      P.S. 我的文章們一直都會在這,寒假有空了再慢慢看也不遲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