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獸認同共舞」
〈翻譯:曝光與借鑒〉
自我認同的建立,需要曝光與借鑒。曝光,是讓自己的認同暴露在圈外人的視野中;借鑒,是讓自己的認同參考其他圈內人的經歷。閱讀這篇文章讓我開始試著接納並且實踐自己的獸認同。總之是影響我很深的一篇文章。
〈翻譯:毛毛心理學〉
一段時間之前翻譯的影片。影片是由美國的國際擬人動物研究專案(International Anthropomorphic Research Project)的 Nuka 博士所主持。內容是他針對獸迷所做的統計與量化分析。我自己看過之後,有種原來我並不孤獨的舒暢感。同時裡面的某些數據(比如獸設的分佈)也相當有意思。
〈信任〉
我曾經是個奉行不相信任何一個人的人。我曾經是個凡事只靠自己的人。但透過書寫,我發現其實我真正不相信的人,是自己⋯⋯。
〈稀缺〉
稀缺的影響無所不在。我在與自己的獸認同搏鬥的時候,其實意思是指我被困在獸朋友的稀缺黑洞裡而無法掙脫。那麼稀缺究竟是什麼?要怎麼面對稀缺?這是我在這篇文章裡想探討的。
〈高敏感〉
高敏感雖然與獸認同是兩個獨立的特質,但透過我對自己更加清晰的認識,以及對自己長處的掌握,我漸漸地找到在獸圈屬於我的位置,並且試著給予獸圈回饋。
〈如何正確地看見彼此?〉
對我來說,最理想的伴侶,就是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與生命刻痕,並且願意給予自己關懷與注視的人。那麼,在尋找理想伴侶之前,應該要先問:我到底有沒有理解自己的需求、有沒有看清自己的生命刻痕?
〈歸屬感與獨立〉
歸屬感對我來說,是個弔詭的玩意。我一直都很嚮往從獸圈裡的其他獸迷身上獲得歸屬感/被識別為獸迷,但我的理性總是會根據自己與其他獸迷的不同,將我劃分在獸迷之外。對於理性思維的作祟,我的決定是⋯⋯。
〈泛性戀(Pansexuality)〉、〈正確地看見彼此,才能做愛嗎?〉、〈嗨,我是__。〉
這是一系列性別與性傾向的自我探索。這三篇文章所呈現出來的切片,陳列出不同時期的我的性別與性傾向。我的獸認同在這當中扮演著汪洋中遠方的孤島,引領我找到了目前我很認同的性別與性傾向。
「獸人的性感」
〈實用獸圖搜尋攻略〉
這篇本質上只是教導如何善用網路資源去找到自己喜歡的獸圖。然而因為沒有獸圖就沒有所謂獸人的性感,所以如何用清楚的語言去描述獸圖以協助搜尋,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另外,有了清楚的語言,我們也可以更具體的去描述我們認為獸的性感出現在哪裏。
〈舌頭〉
舌頭很棒。舌頭很性感。我至今沒有辦法去解釋為什麼某些情況下我覺得舌頭很性感,但我在文章裡試著提出幾個舌頭的性感之處。
〈翻譯:手塚的圓滑線〉、 〈手塚的百變怪〉
當初在看這篇手塚治虫老師的專題討論的時候,我深深地被這個圓滑線的概念給擊中。手塚老師眼中的性感非常有意思,而且很值得讓人一想再想。同時手塚老師身為日本獸迷的原點,他筆下詮釋的獸人,或許就是獸人的性感的根源所在。
「獸裝與獸設」
〈獸設〉
個人很喜歡這一篇。在這篇文章裡,我思考獸設究竟怎樣才會與自己有高度的連結。
〈獸裝初體驗〉
第一次穿獸裝就上手!我簡單地描述我穿獸裝的經驗。如果想了解關於獸裝的保養或製作的話,推薦螺旋的文章們。
〈獸裝與性別〉
同樣也是我十分喜歡的一篇。獸裝與動物的性別是一個有趣的切入點。
「開放式關係」
〈開放式關係〉
要說獸迷為什麼會跟開放式關係扯上關係呢?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他人理解我的獸認同』是我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他人對我的理解會讓我非常不理性地對對方有好感。這個事實讓我非常容易想要與這些人有更深一層的互動(甚至是性方面的,如果對方也願意的話)。這篇的展開,暗示著我接下來的開放式關係的發展。
〈身體的接觸〉
對我來說,身體的接觸是一件大事。到現在還是如此。這篇算是想要將身體接觸的愉悅,以及身體接觸的社會意涵兩者做個區隔。這個區隔的建立在開放式關係裡,是非常重要的。
〈小灰狐的開放式關係〉
這篇作為個人開放式關係的分享,希望能帶給大家看待關係的一個新的角度。
〈關於開放式關係的一點想法〉
這篇則是關於開放式關係的經驗談,希望能夠提醒處在關係中的人,哪些地雷不要去踩。
〈關於開放式關係的更多想法〉
隨著開放式關係的發展,這篇分享了更多我在這段過程中的所得與所學。
〈翻譯:關係安那其主義的宣言提要〉
翻譯了一篇介紹關係安那其主義(Relationship Anarchy)的文章。這個主義的中心思想是鼓勵大家主動去定義自己想要的關係,而不用被常見的、傳統的關係結構所侷限,所壓迫。
〈關於開放式關係的反思與檢討〉
經歷了將近兩年的開放式關係,我除了簡要地說明目前的開放式關係狀態之外,也檢討自己在時間運用上,要如何將我給予自己的時間與我給予關係對象的時間,做妥善的分配。
〈開放式親密〉、〈Open Intimacy〉
一直很想要用繪畫作品的形式展現我心中的開放式關係。非常感謝 Edesk 幫助我實現這件由七張畫所構成的作品。裡面也有針對每件作品說明每件作品的動機。密碼放在我的噗浪跟推特裡。
「造訪柏林系列」
〈造訪柏林——自然篇〉
小灰狐沈浸在德國柏林的自然懷抱裡。裡面也提到小灰狐初次獨自在湖邊天體的經驗。
〈造訪柏林——朋友篇〉
如果沒有D以及那些友善的朋友們的話,我可能也不會這麼認真地安排這次德國的行程。
〈造訪柏林——獸迷聚會篇〉
德國,應該說是全歐洲最大的獸聚,Eurofurence。身為獸迷,一生應該至少要去一次(?)。
「關於小灰狐」
〈小灰狐的誕生〉
小灰狐這個獸設就是在這裡誕生的。
〈誕生之前〉
算是在交代我的過去,然後這些過去如何堆積成現在的我。
〈小灰狐與我〉、〈小灰狐與我 II〉、〈小灰狐與我 III〉
這三篇在說我與小灰狐的互動以及關係的變化。
〈小灰狐的獸設〉
我現在的獸設。
〈深夜獨白/Please Help Me〉
我送給我自己的第一個作品。這幅作品對我很重要。畫裡有我深刻悲傷的過往、有我的脆弱、也有自我期待。我到現在還是會一直回頭看這幅畫作。
〈凝視/Into the Emptiness〉
因為經歷過悲傷的過往,所以想念悲傷。
因為想念悲傷,所以有了這個作品。
〈疊加態/Superposition〉
疊加態對我而言,就是薛丁格的小灰狐——在同一個時間裡,我既可以對一件事物表達同情,也可以對同一件事物心懷鄙視。對此,我喜愛、我怨恨。喜愛的是擁有多重思維的能力;怨恨的是在這十字路口前的躊躇不定。